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时间:2017-09-05 06:36:28来源:本站整理作者:liliang点击:

早产究竟是有何而起,成为越来越多孕晚期孕妈妈们关心的问题。达到预防和避免早产,希望通过下面的阅读和学习,让各位孕妇摆脱早产的困扰!下面虎妈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宝宝早产的预防的方法,哪些人群更加的容易早产,因此这些人群更要注意避免早产,平时要注意身体以及营养和安全。最后小编还总结了早产的临床表现,防患于未然!

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如何避免早产以下行为要做到

1、怀孕期间避免吸烟饮酒
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吸烟、喝酒,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,致低体重儿,并且很容易出现早产。所以,为了腹中胎儿的健康,为宝宝提供一个顺利的生育环境,孕妇必须戒除这些不良习惯。预防早产定期产检不可少
2、营养全面、防便秘
研究表明,孕妇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,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,从而发生早产。
例如,患贫血的孕妇,早产发生率偏高,所以孕妇应重视孕期的营养和保健,多喝牛奶,吃动物肝脏等,必要时补充铁、钙等制剂,防止铁、铜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产。
此外还要防止便秘,喝蜂蜜水,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新鲜蔬菜、水果等,以免排便困难诱发早产。
3、32周后禁性生活
妊娠早、中及晚期的前几周,健康的准妈妈还是有权享受性趣的,但到达32周后,请切记禁止性生活。这既是为了防止感染妇科炎症,也是避免腹压过大或刺激太强引起宫缩,进而引发早产。

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4、注意个人卫生与保健
当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生殖道感染时,细菌或是毒素就会入侵绒毛膜羊膜,细胞毒素和前列腺素会在蜕膜细胞受到刺激后进行释放,早产就此发生。
所以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,孕妇在妊娠期间,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防止感染发生,有效预防早产。
注意孕期卫生和保健,要适当休息,不要过于劳累,勿挑、抬重物,避免发生意外事故。妊娠后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影响孕妇身体的平衡,故不宜穿高服鞋。走路时还应注意重心,避免跌倒和腹部碰撞
5、定期做产检
定期进行产前检查,有双胎或多胎妊娠及早产史的,应提前入院监护,一旦发现羊水过多、胎盘异常应及早治疗。
一旦准妈妈羊水过多,准妈妈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,多卧床休息以外,必要时可以在妊娠中晚期时采取抽羊水治疗,减少羊水量,以免造成准妈妈长期呼吸不适,甚至引起胎儿宫内缺氧、早产等。
6、生活饮食与保健
一要少吃生冷食物、隔夜饭或外出就餐,避免急性肠胃炎和腹泻。
二要多喝水,防感冒;
三要穿棉质、宽松内衣裤,一天一换,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。
7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
当孕妇出现紧张、忧郁等不良情绪,胎儿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,从而诱发引发早产或者流产。为了有效预防早产,孕妇在妊娠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,学会调节不良情绪。

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容易早产的高危险群

1、妊娠中毒症的孕妇
罹患妊娠中毒症,血压太高时,胎盘没办法发挥它的机能,胎儿就会死亡﹒因此在出现这种情况前,胎儿就会先早产出来了
2、有慢性病的孕妇
当有糖尿病、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时,也是胎盘没办法发挥它的机能,于是早产的可能性极高。这种高危险的孕妇,进入怀孕后半期,一定更要时常接受检查。
3、怀双胞胎的孕妇
怀双胞胎或巨婴时,在怀孕末期一定要保持身心安定,移到有准备早产的保温箱医院比较好。因为比正常孕妇肚子更大,羊水没办法负荷压力,而倾出的话,很容易早产。
4、胎盘有异常的孕妇疼痛
像前置胎盘这样胎盘位置不正常时,或胎盘太早脱离的胎盘早期剥离,早产的可能性都非常高。前置胎盘可以透过超声波提早发现,所以可以先入院治疗或保持安静,密切照顾渡过怀孕期。

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5、子宫颈闭锁不全孕妇
怀孕后半期透过超声波画出子宫颈的长度,如果子宫颈短的孕妇,就要小心早产﹒怀孕8-9个月,时常出现崩裂感因胎儿变大,子宫颈松施,而引起破子宫口有脱离的感觉,或者腹部的水早产的情形。
6、羊水过多症孕妇
羊水量比一般正常孕妇多出两倍的羊水过多症孕妇,时常会因羊膜承受不住压力而破裂。这时破水的话,羊水和腹水一起倾出,脐带也跟着一起出来的情况很多,对胎儿和母体都有危险,要非常注意。
7、上班族孕妇
在职场上有太多业务和压力,所以出现早产的情形很多。中期以后要时常休息,每天多睡一小时。孕妇在怀孕中做剧烈运动,因受到巨大压力而引起子宫收缩。在怀孕后半期,发现腹部变硬和紧张,就要暂时停止运动。游泳等剧烈运动和性关系,都会使子宫收缩。
8、患严重感冒的孕妇
怀孕后半期罹患严重感冒并发烧,使胎儿的状态恶化,就会早产﹒胎儿在肚子里如果陷入危险状况,妇孕就会自然地阵痛,就会早产。此外腹部被严重碰撞或摔倒,也都是造成早产的原因。

如何预防早产 哪些人群是早产高危人群
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
关于虎妈网

Copyright 2005-2016 humawang.com 〖虎妈网〗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辽ICP备20000977号 '); })();
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